比物属事成语的释义是指连缀相类的事物,进行排比归纳,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,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或关联,来增强表达效果,使文章更加生动、形象、有力。
1、比物属事的拼音:
bǐ wù zhǔ shì
2、比物属事的释义:
指连缀相类的事物,进行排比归纳,比,连缀;属,归属,引申为归纳,形容对事物进行分类排比和归纳整理。
3、比物属事的出处:
出自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《易》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,故长于变;《礼》经纪人伦,故长于行;《书》记先王之事,故长于政;《诗》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,故长于风;《乐》乐所以立,故长于和;《春秋》辩是非,故长于治人,是故《礼》以节人,《乐》以发和,《书》以道事,《诗》以达意,《易》以道化,《春秋》以道义,拨乱世反之正,莫近于《春秋》。《春秋》文成数万,其指数千,万物之散聚皆在《春秋》。《春秋》之中,弑君三十六,亡国五十二,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,察其所以,皆失其本已,故《易》曰‘失其守者其辞屈’,《春秋》曰‘楚灵王死于乾溪’,言其失位,且不能守其言也,由此观之,礼义生而制行,制行而生文,文生而后礼乐兴,故观阴阳之书,使人拘而多忌;推五行之变,至于不可胜数,说五帝、三王,要事不烦,而义自明;比物属事,辞约而旨通,以拾遗补艺,成一家之言,厥协六经异传,整齐百家杂语,藏之名山,副在京师,俟后世圣人君子。”
4、比物属事的例句:
他在撰写论文时,善于比物属事,将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排比归纳,使得论点更加鲜明有力。
5、比物属事的成语用法:
通常用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写作或研究中对事物的分类排比和归纳整理。
6、比物属事的示例:
在撰写历史研究论文时,作者通过比物属事的方法,将不同朝代的文化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排比和归纳,从而得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。
7、比物属事的近义词:
排比归纳、分类整理、归纳排比等。
8、比物属事的反义词:
杂乱无章、毫无头绪、支离破碎等,这些反义词表示事物没有条理、没有规律或没有系统,与比物属事所强调的条理性和系统性相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