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璧三献成语的解释

梦梦32周前
白璧三献成语的解释为:楚人和氏得玉璞,先后献给厉王、武王,都被认为欺诈,受刑砍去双脚。文王即位,和氏抱璞哭于楚山之下。文王使人剖璞,果得宝玉。后遂用“白璧三献”比喻不识良才或怀才不遇。

1、白璧三献的拼音

bái bì sān xiàn

白璧三献成语的解释

2、白璧三献的释义

白璧三献原指楚人和氏得玉璞,先后献给楚厉王、武王,都被认为是欺诈,和氏以死明志,后玉璞被文王发现,剖开果然是稀世宝玉,遂命名为“和氏璧”,后用来比喻人忠心耿耿,一再陈述己见,或指极珍贵的东西多次呈献。

3、白璧三献的出处

出自《韩非子·和氏》,原文讲述了和氏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,先后献给厉王、武王,但都被认为是石头,和氏因此被砍去双脚,直到文王即位,和氏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三日三夜,文王派人剖开璞玉,发现果然是稀世宝玉,于是命名为“和氏璧”。

4、白璧三献的例句

他多次向公司提出改进方案,虽然前几次都被否定了,但他坚持不懈,真可谓白璧三献,最终方案得到了采纳。

5、白璧三献的成语用法
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,形容人忠心耿耿或珍贵物品多次呈献。

6、白璧三献的示例

在历史上,许多忠臣为了国家的利益,不惜多次上书进谏,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,这种行为就可以说是白璧三献。

7、白璧三献的近义词

屡献忠言、再三陈情、忠心耿耿(在表达一再陈述己见或忠心耿耿的方面)。

8、白璧三献的反义词

沉默寡言、一言不发、默不作声(在表达不陈述己见或保持沉默的方面);或视如敝屣、弃如草芥(在表达对珍贵物品不重视的方面),但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“白璧三献”强调的是一再呈献珍贵物品或陈述己见,其反义词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。

《白璧三献成语的解释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文章下方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