罢黜百家成语的拼音是“bà chù bǎi jiā”,该成语意指排除众多的杂说,使儒家学说得到独尊,常用于形容在思想、学术等领域中排除异己,树立一种主流或官方的观点或学说。
1、罢黜百家的拼音:
bà chù bǎi jiā
2、罢黜百家的释义:
罢黜百家原指排除诸子杂说,只推崇儒家学说,后来泛指排斥其他学说或思想,独尊某一学说或思想。
3、罢黜百家的出处:
该词源于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:“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《六经》。”意指汉武帝刘彻即位后,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推行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政策。
4、罢黜百家的例句:
在封建社会中,统治者常常通过罢黜百家来巩固自己的思想统治,确保民众接受官方推崇的价值观。
5、罢黜百家的成语用法:
“罢黜百家”作为一个成语,通常用于描述一种排斥其他思想或学说,只推崇一种思想或学说的做法。“在那个时代,统治者采取了罢黜百家的政策,只允许儒家思想流传。”
6、罢黜百家的示例:
汉武帝时期,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推行了一系列改革,其中就包括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通过设立太学、选拔儒生等措施,使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。
7、罢黜百家的近义词:
- 排斥异己:指排斥、打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或思想。
- 独尊一家:指只推崇、尊重某一种思想或学说,排斥其他。
8、罢黜百家的反义词:
- 百家争鸣:指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流派纷纷涌现,互相争论、批判,形成学术繁荣的景象。
- 兼容并蓄:指把不同内容、不同性质的东西都吸收进来,形容思想或文化上的包容性。
《罢黜百家成语的拼音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