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兵不举成语的解释是指军队未采取军事行动,比喻不接受任务,或不采取行动,亦或是指暂不进攻,以待时机;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,拖延时间,不肯完成。
1、按兵不举的拼音:àn bīng bù jǔ
2、按兵不举的释义:指军队未采取任何行动,保持原地不动,不发起攻击或进行其他军事行动,常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保持谨慎,不轻易采取行动的策略。
3、按兵不举的出处:此成语源于古代军事策略,具体出处难以考证,但在中国古代兵法、历史文献中多有类似表达,强调在局势不明朗或条件不成熟时,应保持冷静,不急于行动。
4、按兵不举的例句:面对敌方的挑衅,我方决定按兵不举,静待时机成熟再行反击。
5、按兵不举的成语用法:通常用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描述军队或个体在面对某种情况时的策略性选择,强调稳重与等待最佳时机的态度。
6、按兵不举的示例: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前,曹操大军压境,而刘备与孙权联军则选择按兵不举,通过火攻等策略,最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。
7、按兵不举的近义词:按兵不动、蓄势待发、养精蓄锐等,都表达了暂时不采取行动,等待最佳时机的意思。
8、按兵不举的反义词:轻举妄动、急于求成、草率从事等,这些词语表示未经深思熟虑就轻率地采取行动,与按兵不举的稳重策略形成鲜明对比。
《按兵不举成语的解释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