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暴易暴成语的释义

梦梦43周前
"以暴易暴"成语的摘要:该成语意指用暴力手段来回应或制止暴力行为,即用一种暴力行为去替代或对抗另一种暴力行为,通常用来形容处理冲突时采取的不当或极端方式,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反而可能加剧矛盾。

1、以暴易暴的拼音

yǐ bào yì bào

以暴易暴成语的释义

2、以暴易暴的释义

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,指统治者改换了,可是暴虐的统治依然不变,易:替换。

3、以暴易暴的出处
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盗跖日杀不辜,肝人之肉,暴戾恣睢,聚党数千人,横行天下,竟以寿终,是遵何德哉?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,若至近世,操行不轨,专犯忌讳,而终身逸乐,富厚累世不绝,或择地而蹈之,时然后出言,行不由径,非公正不发愤,而遇祸灾者,不可胜数也,余甚惑焉,倘所谓天道,是邪非邪?子曰:‘道异则不相为谋’,今吾子操行不轨于俗,迂阔于众,岂宜蒙世秽行,以欺天罔上者哉?而反以是蒙大辱,不亦过乎?且夫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、康之际,何人不行?桀、纣、幽、厉,何不失也?言天者亦妄矣,余闻之,有人相与偕行,睹贱丈夫得食,恐其馀而当害之,夺其食,则人不能得,虽然,且释己而夺人食,此其为暴且非义也,夫以暴且非义为行而以天为诛,不可胜数,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,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吾何为不豫哉!”《汉书·货殖传》:“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,乃用范蠡、计然,修之十年,国富,厚赂战士,士有归志,赂之好器,士有死志,故能报怨复雠,以暴易暴者哉?”(注:虽然《史记》与《汉书》中均有与“以暴易暴”相关的表述,但直接作为成语出处通常引用的是其思想内涵在古籍中的体现,而非某一具体句式的首次出现,此处为提供背景信息而列出两段相关文字。)

4、以暴易暴的例句

我们不能采取以暴易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。

5、以暴易暴的成语用法

作谓语、宾语;指统治者换汤不换药,通常用于批评或分析社会现象,特别是政治变革中未能真正改变暴政或不良统治的情况。

6、以暴易暴的示例

历史上的某些朝代更迭,虽然君主换了,但百姓的生活并未因此改善,反而继续遭受压迫,这就是典型的“以暴易暴”。

7、以暴易暴的近义词

换汤不换药、治标不治本、暴政依旧

8、以暴易暴的反义词

除旧布新、革故鼎新、拨乱反正,这些词语都表示通过变革带来真正的改变和进步,与“以暴易暴”形成鲜明对比。

《以暴易暴成语的释义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文章下方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