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旨相公成语的释义

小编33周前
"三旨相公"成语的释义指的是那些为官庸碌无能、遇事推诿、只会说“取圣旨”、“领圣旨”、“已得圣旨”三句话的官僚,形容其毫无主见,只会机械地传达和执行上级命令,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。

1、三旨相公的拼音

sān zhǐ xiàng gōng

三旨相公成语的释义

2、三旨相公的释义

“三旨相公”是一个古代汉语中的成语,原指宋朝宰相王珪,他在任宰相期间,除了“取圣旨”、“领圣旨”、“已得圣旨”之外,不别拟议,后世称他为“三旨相公”,意指他只会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,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决策能力,现在多用来形容那些只会鹦鹉学舌、没有主见、唯命是从的人。

3、三旨相公的出处

这个成语出自《宋史·王珪传》,原文记载王珪在宰相任上,凡所进呈文字,皆因循苟且,被时人讥讽为“三旨相公”。

4、三旨相公的例句

他在公司里总是唯唯诺诺,对上司的指示从不提出异议,简直就是个“三旨相公”。

5、三旨相公的成语用法

该成语通常用作贬义,形容某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,只会盲目服从上级或他人的意见,在句子中多用作宾语、定语。

6、三旨相公的示例

示例一:他这个人没有主见,总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走,真是个“三旨相公”。

示例二:在团队中,我们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,而不是只会说“好的,领导”的“三旨相公”。

7、三旨相公的近义词

唯命是从、随声附和、人云亦云、应声虫等,这些词语都形容人缺乏主见,只会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。

8、三旨相公的反义词

独当一面、独出心裁、独树一帜、别具匠心等,这些词语都形容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,能够独立解决问题。

《三旨相公成语的释义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文章下方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