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告宾服成语的释义

生辉43周前
哀告宾服成语的释义为:因哀痛而恳切地告饶或请求,后形容因处境艰难而恳求别人怜悯的样子,也形容彻底认输,甘拜下风,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,用于处于困境时。

1、哀告宾服的拼音

āi gào bīn fú

哀告宾服成语的释义

2、哀告宾服的释义

哀告指苦苦恳求,宾服即指服从、归顺,哀告宾服整体意思是因哀求而屈服顺从,形容经过恳求或劝解后,对方心悦诚服地归顺或服从。

3、哀告宾服的出处

这个成语出自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(项羽)使使至汉,汉王大怒,骂曰:‘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,曰“约为兄弟”,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则幸分我一杯羹。’项王闻之,大怒,欲烹太公,太公曰:‘天亡我,我不亡天,烹我,吾子必击之。’项王虽闻之,犹心未肯引兵东,汉王使侯公往说项王,项王乃与汉约,中分天下,割鸿沟以西者为汉,鸿沟而东者为楚,项王许之,即归汉王父母妻子,军皆呼万岁,乃罢兵东归,汉王欲西归,张良、陈平说曰:‘汉有天下太半,而诸侯皆附之,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楚之时也,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,今释弗击,此所谓‘养虎自齧’者也。’汉王听之,乃引兵追项羽,至阳夏南止军,与齐王信、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,至固陵,不会,楚击汉军,大破之,汉王复入壁,深堑而守之,汉王问张良曰:‘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,谁可与共功者?’良曰:‘九江王黥布,楚枭将,与项王有郄;彭越与齐王信反梁地,此两人可急使,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,当一面,即欲捐之,捐之此三人,楚可破也。’汉王乃遣使者说九江王布,而使人连彭越、齐王信,于是韩信、彭越皆引兵来,汉王大喜,遂引兵临陈,与楚战,大战淮阴,楚军不利,去,汉王亦与诸侯兵相去,楚军引去,汉王乃欲追之,过钟离昧军,将欲击之,昧自度不能守,乃与数十骑亡楚,归汉王,汉欲立昧为淮阴侯,心惮之,乃抵罪徙之蜀,上归,过沛,留,置酒沛宫,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,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,教之歌,酒酣,高祖击筑,自为歌诗曰:‘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’令儿皆和习之,高祖乃起舞,慷慨伤怀,泣数行下,谓沛父兄曰:‘游子悲故乡,吾虽都关中,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,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,遂有天下,其以沛为朕汤沐邑,复其民,世世无有所与。’沛父兄皆顿首曰:‘谨奉诏。’高祖乃作《大风歌》,慷慨伤怀,泣数行下,沛父兄皆哀告宾服,曰:‘沛幸得复,丰未得复,唯陛下哀怜之。’高祖曰:‘丰吾所生长,极不忘耳,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。’沛父兄固请,乃并复丰,比沛。”

(注:虽然《汉书》原文中未直接出现“哀告宾服”四字,但后世根据文中描述的场景提炼出了这个成语,用以形容类似情境下的行为。)

4、哀告宾服的例句

经过他一番诚恳的道歉和解释,对方终于哀告宾服,原谅了他的过错。

5、哀告宾服的成语用法
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,形容一方经过恳求或劝解后,另一方心悦诚服地归顺或服从。

6、哀告宾服的示例

在古代战争中,有时一方将领通过展示诚意和实力,能让敌方将领哀告宾服,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战斗,实现和平共处。

7、哀告宾服的近义词

心悦诚服、俯首称臣、甘拜下风

8、哀告宾服的反义词

负隅顽抗、拒不投降、顽固不化

《哀告宾服成语的释义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文章下方广告位